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是什么?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怎么治疗?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2型糖尿病性神经病是糖尿病的代谢障碍及血管病变所致的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并发率过去统计认为约5%。但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及脑诱发电位的检查发现早期 轻微神经系统改变的发生率可高达92%-96%。主要与糖尿病引起的糖 脂肪 磷脂等代谢障碍及由于周围神经等的滋养血管的动脉硬化 中外膜肥厚 玻璃样变性甚至闭塞等血管性障碍有关。致使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性变化 轴索膨胀变性 纤维化及运动终板肿瘤等。病变主要见于周围神经 后根 亦可见于兴奋髓后索及肌肉。

  其临床表现除有糖尿病的多饮 多食 多尿 消瘦 疲乏 血糖升高及糖尿等症状外 神经系统可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以多发性神经炎最多见 颅神经受累者较为少见 植物神经常可受累。肌电图呈神经原性改变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在治疗上首先应控制饮食 控制血糖 纠正体内代谢紊乱 这是糖尿病性神经病治疗和预防最根本的措施。其次可以使用大剂量B族维生素 菸酸等药物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目录

1.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哪些典型症状
4.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应该如何预防
5.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规方法

1.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 现在认为主要与糖尿病引起的糖 脂肪 磷脂等代谢障碍及由于周围神经等的滋养血管的动脉硬化 中外膜肥厚 玻璃样变性甚至闭塞等血管性障碍有关。致使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性变化 轴索膨胀变性 纤维化及运动终板肿瘤等。病变主要见于周围神经 后根 亦可见于兴奋髓后索及肌肉。

  研究显示12%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血清抗GM1抗体阳性 且与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有关。88%的患者抗磷脂抗体阳性 而无神经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仅32%有该抗体阳性。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为轴突变性和节段性脱髓鞘同时存在 且伴有明显的髓鞘再生和无髓纤维增生。有关坐骨神经 腓肠神经和迷走神经病变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显示 轴突变性和脱髓鞘均呈逆向性变性改变 即神经轴突远端变性较重 近端相对较轻。多发性节段性髓鞘脱失可以是原发性 也可以是继发性。部分患者有肥大神经病的病理特点 表现为施万细胞增生形成洋葱头样结构 可见胶原纤维增生伴胶原囊形成。

  临床表现为痛性神经病患者的腓肠神经活检可见选择性细有髓纤维缺失 伴无髓纤维轴突发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尸检病理观察有时还可以发现后根节细胞和脊髓前角细胞脱失以及神经根和后索的神经轴突变性。

2.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糖尿病的所有并发症 都可能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同时存在 糖尿病最常见的是与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

  随着糖尿病治疗的不断改进 死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已大为减少 患者的生命明显地延长 然而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 包括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却明显增高。还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年人低视力和盲的主要原因。

  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对延缓其进展至关重要 可使绝大多数患者保存有用的视力。共同构成糖尿病三联症 严重影响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其他如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它是糖尿病患者易发的脑血管疾病 其临床特点是脑梗塞 脑血栓形成等缺血性病变多见 而脑出血较少。

  另外在糖尿病脑血管病变中 中小动脉梗塞及多发性梗塞多见 椎-基底动脉系统比颅内动脉系统多见。还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皮肤感染也较常见。可因糖尿病性血管病变 并发脑血栓形成 尤其是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和痴呆。

3.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哪些典型症状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两种类型。

  1 在对称性周围神经病上:

  (1)远端原发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最常见的类型。多起病隐匿 首先累及下肢远端 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自下向上进展 很少波及上肢。粗有髓纤维受累时主要表现为深感觉障碍 出现行走不稳 易跌倒等感觉性共济失调症状。细有髓纤维受累时表现为痛性周围神经病或痛温觉缺失 出现发自肢体深部的钝痛 刺痛或烧灼样痛 夜间尤其。双下肢有袜套样的感觉减退或缺失 跟腱和膝腱反射减退或消失。严重的感觉神经病时可累及躯干下半部分的腹侧 为糖尿病躯干多神经病。

  (2)自主神经病:几乎见于所有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 交感和副交感纤维均可受累。心血管系统可有心律失常 体位性低血压;消化系统为糖尿病胃轻瘫症 腹泻 便秘;泌尿生殖系统可有阳痿 尿潴留。还可有排汗异常 瞳孔改变 糖尿病足等其他自主神经症状。

  (3)慢性进行性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病:慢性进行性运动 感觉自主神经病:少数患者除有四肢远端感觉障碍外 还同时合并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 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也可同时合并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2 表现在非对称性神经病上:

  (1)急性或亚急性近端型运动神经病:又称为近端糖尿病神经病和糖尿病性肌萎缩:急性 亚急性或隐袭起病 可与远端运动感觉型神经病先后发生。早期为一侧下肢近端肌无力和肌萎缩起病 约半数逐渐累及双下肢近端骨盆带肌 表现为起立 行走和蹬楼梯困难 常伴有大腿深部和腰骶区锐痛。

  (2)脑神经单神经病:动眼神经麻痹最为常见 其次为展 滑车 面神经和三叉神经。有时可表现为多发颅神经损害。多为骤然起病 可为单侧或双侧。也可反复多次。

  (3)单神经病和多发性单神经病:起病较急 表现为受累的神经支配区突发疼痛或感觉障碍 肌力减退。以股神经 坐骨神经 臂丛神经和正中神经受累多见。其次为腓肠神经 尺神经 岗上神经和胸长神经。

  (4)嵌压性神经病: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和跗管综合征。

4.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应该如何预防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糖的真正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因此 糖尿病性神经病的诊断与治疗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可以降低糖尿病性神经病的发病及发展。

  1 “早”重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攀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随着时间的延长 有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被诊断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很多人因此病情恶化致残甚至丧失生命。所以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初期的患者一定要加强认识 因为即使在血糖得到较好控制后 仍然有较大比例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 同时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减缓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如果及早重视 防患于未然 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控制在糖尿病初期 使其预后良好 就能使糖尿病患者依然享受到与正常人同样高质量的生活。

  2 “早”发现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常出现在糖尿病早期 起病隐匿 进展缓慢 临床表现变异很大 神经小纤维病变初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甚至采用肌电图方法亦不能发现异常。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体现症状包括:肢体麻木 对称性下肢疼痛 烧灼样疼痛 针刺样疼痛 感觉异常 冷热交替感 感觉过敏 所有症状都有夜间加重的倾向。体征包括痛觉 温度觉和震动觉都降低 小肌肉废用性萎缩 少汗 足背静脉扩张。早期发现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良好预后的重要前提 包括定量感觉功能测定 皮肤活检与表皮间神经末梢密度测定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等新技术的应用。

  3 “早”治疗

  对于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首先必须严格平稳地控制血糖 因为血糖代谢的紊乱会加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恶化。但血糖控制药物的应用并不能完全杜绝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所以在配合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和血糖调节治疗基础上 越早进行针对性药物干预治疗 越有利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病情的好转和康复。甚至有专家提示 只要确诊为糖尿病 不管有无症状 都应该积极的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以预防周围神经病变的出现。

5.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根据临床表现 血糖 尿糖 尿酮体等检查及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可以诊断。

  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末端运动潜伏期延长 反映周围神经脱髓鞘性损害 也可以发现H反射和F波的异常。肌电图检查见动作电位波幅下降 反映轴突变性。

  脑脊液检查:66%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可有蛋白升高 平均0.6g/L 很少超过1.2g/L 以球蛋白升高为主。

  目前临床上2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检查方法有很多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是诊断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多种方法中比较客观 敏感 可靠的方法 但需要专科医生操作 费时 费力和成本高 而且不能检查无髓鞘的小神经纤维 故不能作为2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的常规检查手段。

  定量感觉检查可以用来评估有髓鞘的大神经纤维 有髓鞘或无髓鞘的小神经纤维功能以及鉴别有无痛觉过敏和感觉减退 可以作为一个早期诊断2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有效检查方法 但也费时 费力 而且操作复杂 重复性亦受很多因素影响。10g尼龙丝检查 温度浅感觉检查及振动阈值检查相对费用低 操作容易 便于携带 便于广泛应用 但其对2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诊断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6.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的饮食宜忌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在饮食上注意控制饮食 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根本原则。

  不宜吃的食物有:

  1 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 红糖 冰糖 葡萄糖 麦芽糖 蜂蜜 巧克力 奶糖 水果糖 蜜饯 水果罐头 汽水 果汁 甜饮料 果酱 冰淇淋 甜饼干 蛋糕 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2 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 羊油 猪油 黄油 奶油 肥肉 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更应特别注意 应该不用或少用 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3 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 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 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 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 饮酒后易出现心慌 气短 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 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 所以 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适宜吃的食物:

  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 无机盐 维生素之外 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 既能降低血胆固醇 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 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粗杂糖:如莜麦面 荞麦面 热麦片 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 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 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 豆面 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 烙饼 面条 长期停用 既有利于降糖降脂 又能减少饥饿感。

  应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 并且主要是葡萄糖 蔗糖 淀粉。食后消化吸收的速度快 可迅速导致血糖升高 对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但是由于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胶 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 因此 在病情稳定时可以少吃一些水果。

  吃水果时 要以含糖量低为选择原则。同时 还要根据其含糖量 计算其热能。换算成主食 减少或扣除主食的量 以保持总热量不变。不宜每餐都吃水果 一般认为在两餐之间(血糖下降时)少量服用较为合适。有考营养成分表 根据病情酌情选用。

  糖尿病病人还应限制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时 易使血清胆固醇升高 造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不病性冠心病等。所以糖尿病病人饮食中要限制胆固醇的进量 一般主张胆固醇的限量为每日低于300毫克。故临床应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动物内脏 如心 脑等 因这类食物都富含较高的胆固醇。而就多吃瘦肉和鱼虾等 此属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 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患者往往因为饮食控制不好而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

  饮食控制原则如下:

  1 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

  2 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 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3 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 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 要均匀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粮食 蔬菜 水果 豆制品 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

  4 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 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5 吃“糖尿病食品”的量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 如:荞麦 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 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

  6 所谓“无糖食品”实质上是未加蔗糖的食品 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 仍然不能随便吃。

  7 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蔬菜应算在主食的量中。这些蔬菜为土豆 白薯 山药 菱角 芋头 百合 荸荠 慈姑等。

  8 除黄豆以外的豆类 如红小豆 绿豆 蚕豆 芸豆 豌豆 它们的主要成分也是淀粉 所以也要算作主食的量。

7.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规方法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属祖国医学中消渴证的范畴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房劳伤肾 先天禀赋不足 或过服温燥药物等 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本病的基本病理是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消渴日久 伤津耗血 气血亏虚而致气滞血淤 不能濡养肢体肌肉筋骨 故见肢体萎软无力 麻木不仁 甚至疼痛难忍。

  中医治疗主要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法 选用补气养血 活血理气 化淤通络的中药治疗 或用针灸理疗等中医外治法处理 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①气血亏虚

  证见:四肢麻木疼痛 抬举无力 可见肌肉瘦削 面色萎黄无华 唇甲淡白 汗或少汗 神疲倦怠 少气懒言 心慌气短头晕 舌质淡苔白 脉细弱。

  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30g 桂枝10g 白芍15g 当归12g 秦艽10g 桑枝10g 牛膝15g。

  ②气滞血瘀

  证见:四肢麻木伴有郁胀疼痛 或痛如锥刺 按之则舒 肌肤甲错 面色晦暗 口唇发紫 舌质可见紫色瘀斑 舌苔薄偏干 脉涩。

  选用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10g 枳壳实各10g 白芍15g 甘草6g 地黄15g 川芎15g 当归12g 桃仁10g 红花10g 丹参30g。

  ③肝肾亏虚

  证见:四肢麻木或酸痛 或有肌肉瘦削 或有颤抖 筋惕肉? 步履踉跄 伴腰酸腿软 头目眩晕 爪甲枯脆 齿摇发脱 舌红少苔 脉沉细。

  选用虎潜丸加减:龟板10g 黄柏10g 知母10g 熟地12g 当归10g 白芍15g 锁阳10g 木瓜30g 虎骨12g 狗脊15g 牛膝15g。

  ④湿热阻络

  证见:下肢麻木伴有灼热疼痛感 或局部?CA66?红肿胀 患肢扪之发热 甚则两足喜踏凉地 舌质黯 苔黄白而腻 脉弦或濡数。

  选用加味二妙散加减:苍术10g 黄柏10g 牛膝15g 当归12g 防己10 g 薏仁30g 龟板10g 黄芩10g 茯苓15g 泽泻10g 秦艽10g。